配合108 課綱核心素養,培育學生能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,實現自我探索、終身學習等目標,創立英語專班、密集課程、營隊活動等成為高中英語教學新趨勢,期望讓學習更貼近生活,培養能使用全球語言溝通的人才。
全英語授課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
因應新趨勢,臺北市立大同高中在校長莊智鈞及家長會熱烈支持下,於去年(2021)開設「TOEFL ITP 國際移動力英語專班」,搭配專業外籍教師授課,並輔以TOEFL® 測驗教材,累積學生英語實力。
為同步提升國中部學生英語能力,校方也專為七、八年級學生開設「TOEFL Junior 國際移動力英語專班」,中師以雙語教學授課,讓英語能力不足的學生也能漸進式習慣英語環境,提早培養語言競爭力。
 |
▲大同高中國際移動力英語專班以外師授課,課程強調訓練學生思考能力,符合108課綱核心素養。 |
教務處教務組組長葉怡君表示,「國際移動力英語專班」的課程宗旨緊扣校方致力培養學生具備成為未來領袖與社會菁英的5C 重要核心能力: 文化理解(Culture Understanding)、創意力(Creativity)、批判性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、合作(Collaboration)、溝通力(Communication)。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,訓練學生具備獨立思考、判斷的能力。
老師會根據TOEFL 教材的主題,引導學生探索課文內容,詢問學生的意見與看法,提供學生自我思考的機會,培養他們判讀資訊的基礎能力,讓英語學習不再只是單向式教學,為了考試而上課。
葉怡君分享,老師在課堂中會詢問學生「針對這個議題,你會如何處理?」將問題拋給學生,以互動式學習方式,快速加強英語聽說實力,也讓學生逐漸養成「思考、思辨」的能力,符合108 課綱宗旨「學習不再只是應付考試,而是可以運用於生活各方面的能力」。
除了課程設計,葉怡君強調「成立這堂課程的初衷是希望學生可以獲得證照,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。」她表示,過去曾邀請外籍老師到校舉辦英文營,期望增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,但因缺乏「取得證照」的明確目標,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意義,學習成效落差大。有了前車之鑑,「國際移動力英語專班」招生時,以「獲得國際英文檢定」的目標做為吸引學生的主要誘因,因此報名熱烈,迅速額滿。
 |
▲去年五月疫情擴大,課程以線上方式進行,以緊密的互動式教學,鼓勵學生表達意見,教學成效不受影響。 |
國際英文檢定 為學習歷程檔案增色
葉怡君表示,TOEFL ITP® 測驗的證書在國際上具有公信力,可為高中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添色,學生也可依據檢測結果,了解個人英語程度及學習狀況,為未來的英語學習路程設定更明確的目標,「有個進步的方向在前方,學生是看得到的。」她肯定測驗的成效與影響力。
高中部三年級學生許程翔分享,當初因受「獲取證照」的吸引,以及課程標榜全英語授課而報名;相較一般傳統英語課較制式化的教學方式,外籍教師更注重聽說能力,不僅課文內容,還會從文章及議題延伸相關問題,鼓勵學生思考,脫離寫題目對答案的填鴨式授課模式,教師會搭配生活化的情境,帶領學生學英語,也透過分享自己國家或歐洲當地的風土民情,拉近學生與國際之間的距離。
許程翔指出,「聽力上的進步尤其明顯」。外籍老師是荷蘭人,口音也非他從小習慣的美式口音,「但接受不同口音,比在家裡看英文影集還有效」。老師的語速一開始也是讓他較難適應,但逐漸習慣後,就可以慢慢接受,到後來暑假他自行報名TOEIC® 聽力與閱讀測驗,還認為聽力題目有點慢。一個學期累積下來,他不僅聽力能力大幅提升,自己對英文也更加有信心。
近三個月的學習,許程翔成功考取具國際認證的CEFR B1 等級成績,對自己英語能力的進步十分有感,更感謝課程豐富的內容讓他在短期內快速增強英語實力。身為108 課綱第一屆學生的他認為,「這些證照對學習歷程檔案有幫助,因為英文是很重要的科目,若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經歷,能為學習歷程大大加分。」
課程六月結束後,國、高中部英語專班分別以TOEFL Junior® 測驗、TOEFL ITP® 測驗檢測成效,因受疫情影響,八月時採用遠端線上考的方式進行。國中部九年級的龔世安表示,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認證的英語測驗,並且以遠端線上版的方式檢測,「在家考試,不用熟悉環境,較無壓力。」他說上完十堂課後不僅字彙量大增,考後對自己的英語能力也更有自信,還獲得TOEFL Junior 測驗銀色證書,驗收英語專班的學習成果,也證明自己的英語實力。他推薦家中環境許可的學生可參與學校團體報名並線上應試。
(本文經授權轉載自《English OK》第30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