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以色列不論男女都要當兵,且他們得以合法擁有槍枝,因此在路上常會見到配槍的人們。」剛從台北市薇閣高中國際班畢業的支少甫,回憶起他在2017 年暑假時,參加教育部青年署的「以色列國際環境青年領袖會議」擔任台灣代表的難忘經驗,有著說不完的體悟。
「到以色列後我才體認到,英文好已不再是優勢,反而是迎向更高挑戰的必備條件。」與他一同前往以色列的,還有另外九位台灣高中生代表,支少甫在過程中雖然沒有遇到太多溝通障礙,但回想起會中侃侃而談的國外青年們、以及這趟旅程中所感受到的文化衝擊,讓他暗自立下以成為一名「博學」的人為志向的目標,同時也對於他日後申請美國校系時有諸多啟發。
累積閱讀力 從讀英文新聞下手
已錄取美國常春藤盟校康乃爾大學不分系的他,以「求知若渴」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,「我想把時間花在那些之前沒機會念的書、以及過去無法參與的事情上。」考量到出國念書能夠讓他從同儕、環境得到更多的資源,從高一開始便立定出國志向的他說,自己的英語文能力好,靠的是平時的累積。
支少甫不僅在SAT(Scholastic Aptitude Test,美國大學入學考試)中取得數學、化學及物理三科滿分,在AP(Advanced Placement,大學先修課程)中的微積分、化學、物理也同時取得滿分,更在托福網路測驗(TOEFL iBT®)中獲得112分的高分,可說是成績相當優異。
TOEFL iBT得高分的秘訣,除了多做模擬試題,他分享,「最重要的是單字量的累積」,靠著平時累積的閱讀量,再加上國際班給予的美國升學課程,如美國歷史、美國文學史等,都是讓他順利申請上美國大學的主要原因。
|
|
 |
▲平時養成閱讀習慣,是支少甫累積英語能力的關鍵。 |
|
支少甫進一步補充,自己只要一滑開手機裡的Facebook、YouTube等APP,映入眼簾的幾乎都是英文資訊,可見多閱讀的確是增進英語文能力的最佳途徑。「建議每天都一定要讀英文新聞,就算只是瀏覽標題也無妨,對於高中生來說,了解國際時事很重要。」
除了每天會固定瀏覽CNN、The Guardian等新聞頻道外,他還大力推薦YouTube上的《Crash Course》教育頻道,裡頭就像是所有科目的入門課一般,可以幫助觀眾建構學好英文的基礎,是非常好的自學課程。
|
▲在以色列感受到的異國文化,讓支少甫(右一)大開眼界。 |
參加辯論賽練邏輯、語言力
聽著支少甫頭頭是道、邏輯清晰的口吻,再加上習慣性的條列式講述重點,不難想像他在校內所擔任的是辯論社副社長,自國三加入後,曾打過大大小小的校際練習辯論賽、以及大學正式盃,社內辯論的議題更是五花八門,如大學的招生形式應該是聯招或獨招,舉凡社會話題、國際議題皆有涉獵。
「參加辯論比賽除了可以訓練邏輯思考能力,還可以練口語表達,這點對於往後參與各種升學或職場面試,或者是在模擬聯合國中發表見解時,都很有幫助。」支少甫說明。
不只中文辯論,他也曾參與過由教育局舉辦、薇閣承辦的英文辯論比賽。他分享,中英文辯論最大的差異就在於,英文辯論時可能會礙於對英語不夠純熟,而無法將想法完整表達出來,他分析:「中文辯論中考驗的是對細節的見解、以及邏輯表達力,但英文考驗的則是語言的掌握力。」
除此,支少甫還利用周末時間,自主和朋友擔任社區的英語教學志工。起因是朋友邀約,想把在薇閣國際班得到相對多的英文相關資源,也分享給社區內的國中生。他們會以簡單的影片、唱歌或是其他有趣的教學方式,幫助學生提高對英文的興趣。
舉例來說,他們曾利用讀書會的方式,帶國中生們閱讀縮減版的《哈姆雷特》,讓學生們上台角色扮演,了解故事內容後,再以國際班教過的文學欣賞課程為雛形,自己設計學習單,帶學生們一同深入探討文本的哲學意義和文學價值。
平時要兼顧課業、課外活動和休閒活動的支少甫,行程總是排得密密麻麻,能塞多滿就多滿,但他卻不因此覺得疲倦,「因為我希望可以嘗試更多別人沒機會做、或是別人不想做的事。」十分樂在各種忙碌中的他,希望可以繼續挑戰自我,未來成為一位在知識界的「博學」鑽研者。